※標示之價格為2014年4月起消費稅調升後之含稅價。
愛努族過去曾是北海道的北方原住民。在北海道仍保留著許多源自愛努方言的地名,傳承著愛努族特有文化。白老町的「愛努民族博物館」中,除了展示各式各樣的資料之外,還有古式舞蹈及手工藝製作的現場表演及舉辦體驗活動。特別要推薦的是民族樂器‐口琴MUKKURI的演奏體驗。
與青森的佞武多祭及仙台的七夕祭齊名,為夏季東北三大祭典之一。在長長的竹竿上吊掛了許多燈籠,頂在額頭或肩膀、腰間等展現神妙絕技。竿燈重的有50㎏,掛了46個燈籠在上面。在「秋田市民俗藝能傳承館(Neburinagashikan)」中除了介紹解說祭典相關資訊之外,還可參加體驗活動。
小芥子是一種日本木製人偶,在江戶時代末期(1800年~1830年左右)原本是做來當玩具的,之後在東北的溫泉勝地當特產紀念品販賣。在宮城、山形等東北6縣生產製造,可愛的長相加上圓柱形的身體,造型簡單為其特徵。「日本小芥子館」可以體驗彩繪作業做出專屬自己的作品。
腐皮是一種大豆加工製品,在日本自古以來被當成不吃動物性食品的素食者所使用的食材。在主要產地-京都漢字寫成「湯葉」,而在日光則是寫成「湯波」。在「日光湯波製造 日光工廠」中可參觀製造過程及體驗拉腐皮作業,還可以試吃。
投扇興是一種日本的傳統遊戲,在桐木箱做的台上放置稱為「蝶」的靶子,對著靶投擲扇子,如果扇子打中了靶掉落的話,就算得分的對戰型遊戲。在淺草的旅館「助六之宿 貞千代」可體驗這種江戶時代所流行的風雅遊樂。
叫做KAMABOKO的魚板,其材料是用鱈魚或黃魚肉所做成的魚漿去蒸出來的。紅白雙色的魚板是日本年菜中不可或缺的吉祥食品。小田原兩百多年來是著名的產地,在小田原地「鈴廣的魚板博物館」可體驗手工製造作業。
與壽司及天婦羅齊名的具代表性的日本料理-蕎麥麵。在蕎麥產地之一的長野市戶隱,有許多蕎麥麵店。而在「戶隱蕎麥麵博物館 TONKURURIN」中,可體驗從磨蕎麥粉、延展、切割等一連串的手打蕎麥麵體驗,還可品嚐自己所打出來的美味蕎麥麵。
在初夏常見的採茶風光,也是日本的風情畫之一。位於日本茶的一大產地-靜岡縣牧之原市的「GRINPIA牧之原」中可打扮成道地的採茶姑娘,體驗一下採茶樂趣。還可參觀製茶作業過程,以及體驗日本茶的泡茶方式。
在金澤有著被譽為加賀百萬石,從藩政時代(江戸時代1603~1867年左右)延續至今的金箔工藝。金箔厚度僅有約萬分之一到二釐米,要靠稱為箔打的師傅卓越技巧來打造。在金澤的「箔一 本店 箔巧館」可體驗將金箔貼在明信片或筷子、盤子上等樂趣。
用楮樹皮或三椏等當作原料的和紙,有獨特的質感,紙質既強韌又耐用。日本各地雖然都有生產和紙,但福井縣的越前和紙已有約1500年的悠久歷史。「越前和紙之里」中可體驗漉紙作業及自製彩紙或明信片。
從戰國時代(15世紀末~16世紀末)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聽命於大名或領主,進行諜報活動等工作的忍者。又以三重縣的伊賀忍者及滋賀縣的甲賀忍者出名,擁有獨自的忍術。在「伊賀流忍者博物館」中除了可體驗投擲手裏劍及觀賞忍者表演之外,還可租借忍者服裝。
用絹線或棉線所編織而成的KUMIHIMO,曾被用來當作是佛具及經書的裝飾紐,還有禮服或頭冠的帶子而發展至今,成為美麗優雅的傳統工藝品。京都的「安達KUMIHIMO館」中,可嘗試KUMIHIMO體驗做出行動電話的吊飾或手飾,還有髮飾等作品。
所謂的勾玉,是在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古事記」中所登場的神寶,以太陽和月重疊的形狀來表達,象徵著崇拜敬仰宇宙。古代出雲(現今的島根縣)將所產的瑪瑙製成的勾玉用來供奉。在「出雲勾玉之里傳承館」可體驗製作勾玉。
和蕎麥麵一樣都廣受大眾喜愛的烏龍麵。特別是香川縣又稱為「烏龍麵縣」,縣廳所在地的高松市所使用於製造烏龍麵的麵粉使用量位居全國第一。吃起來有嚼勁的讚岐烏龍麵是用腳踩的,製法非常特別。在琴平町的「中野烏龍麵學校」可體驗手打烏龍麵樂趣還可試吃。
在仲夏之夜,日本各地會舉行各種盂蘭盆舞活動,而阿波舞是發祥於德島縣的盂蘭盆舞,約有四百年的歷史。配合三味線及太鼓、鉦鼓的節奏,開始跳起豪邁的男舞及精髓的女舞。「阿波舞會館」每天都有現場表演的粟舞,還可和舞者一同體驗樂趣。
所謂的象崁是將純金或純銀的細緻模樣崁入素材上的作業,在江戶時代(1603~1867年)流行用來當作刀鍔及煙管的裝飾。在「肥後象崁 光助」則可體驗在城邑都市-熊本擁有約四百年歷史的肥後象崁體驗,還可自製吊飾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