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是由中國經由橫濱傳到日本。但是,融合成日本風格,改變型態,才變成現在的風貌。現在被稱為「日式拉麵」,回傳到台灣、中國等亞洲圈。
位於東京淺草的拉麵專門店「來來軒」創於1910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已經可以稱為「日本文化」,國民已習以為常,年年進化成長的麵食料理。
中國拉麵原本大都以鹽味為主,日本拉麵使用醬油與味噌等日本獨特調味料,不同於中國的「拉麵」逐漸普及。
而且,使用小魚乾與柴魚片等等魚高湯的日式風味,也是日本固有的美味,發展出多元化的味道。最近綜合魚高湯與動物高湯的「雙種高湯」也很流行,漸漸呈現多樣化。
日本多樣心動

據說拉麵與咖哩並稱為「日本兩大國民美食」。兩者都是從國外傳入的東西,再將此融合成日本風格,現在完全成為「日本代表的食物」。
據有拉麵一年營額為8000億至1兆日圓,提供拉麵的店家數量全國約有8萬家,平均單價約為700日圓的話,一年就吃掉12億至14億碗。
日本裡有很多拉麵愛好者,其中一部分的人是「拉麵評論家」,有的就叫做「拉麵王」。透過電視節目與雜誌等發出拉麵情報,是讓拉麵愛好者品嘗更多新拉麵的推手。其人數超過10人,有的是以此為本業、有的另有其他職業、或是做為副業、還有開公司等等各式各樣都有。
拉麵店興盛榮衰的時期漸漸縮短,光是東京都内毎月60間新店誕生。媒體也追不上這個速度,沒辦法調查,演變就委託這些人監督。
他們每年吃700−900碗的拉麵,時時累積其知識。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強靱的胃袋與超強的記憶力。以前電視節目裡每年都有決定出「拉麵王」,但是最近沒有這樣的節目,沒有新的拉麵王誕生。
![]() |
成立拉麵資料提供公司「自稱日本第一拉麵男」的株式會社拉麵資料局社長・大崎裕史 |
![]() |
在電視節目中成為「拉麵王」,「拉麵檢定王選手權」中也獲得優勝的「現任拉麵王」青木誠 |
上述拉麵評論家與拉麵王的資訊傳輸的同時,媒體取材的次數也很多,這與喜歡新事物的日本人感受相同。而且,500日圓~800日圓左右的價格帶是誰都能隨意消費的價格,誰也都能隨意談論的食物,這也是原因之一。亦即很多是在居酒屋等地開始談論拉麵,那時一定會去吃拉麵。網路也很多在談論拉麵的事,看過人也想再去吃拉麵。拉麵也是容易產生這種連鎖反應的食物。
另外,日本人對於排隊不以為苦,限定拉麵與拉麵活動等,等上2~−3小時的情況也有。排隊也帶來宣傳効果,隊伍會越排越長,是相輔相成的效果。
![]() |
2010年11月舉辦的「東京拉麵秀」5日內聚集32萬人,不斷出現需等2小時的店舖 |
歐美人對於「吸麵」視為不禮貌,很多人都不會吸麵。但是,這種「吸麵」的行為,是用唇撫摸麵條的感官行為,讓吃麵也能很「舒服」。再者,能夠在美味享用熱乎乎的麵食果然是日本人的特技,正因為如此,麵食在日本非常流行。
而且,以「作者的立場」來看,製作道地麵條與湯頭的作業,與勤奮的日師傅性格非常契合,可以做出更棒的東西。因此,帶來製作者也能更進步,品嘗的人也能愉快享用的連鎖效果。